查看原文
其他

男性“ 女性化”怎么不行了?

豆瓣读书 豆瓣读书 2021-05-01
👆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 遇见更多好书


男孩就应该具有“阳刚之气”吗?

  

最近,教育部给《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》的复函提到将加强体育教师配备更多注重学生“阳刚之气”的培养



起因是去年5月份,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在《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“女性化”趋势》的提案中称:

 

现在中国的青少年有柔弱、自卑、胆怯等现象,追求“小鲜肉”式的“奶油小生”。中国青少年的“女性化”趋势,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,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。


湖南卫视的经典综艺《百变大咖秀》2021正式回归,也传出“只需女扮男,不许男扮女”的规定。


《百变大咖秀》吴健扮甄嬛


在性别多元化越来越被接受的今天,男性依然还需要“阳刚之气”这种刻板印象吗?男性“女性化”是一种负面结果吗?

 

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·佩里在《男性的衰落》一书中提到:


越是贫穷、不发达、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,越需要革新他们对男子气概的定义,使之与其时代相匹配,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受到的阻力,极可能就来自它们的男子气概。


今天,我们一起来聊一聊“之气”和“女性化”这个两词。



01 

传统男子气概就是好品质吗?

 

所谓“阳刚之气”可以理解为传统男性特征。

 

在传统社会中,女主内男主外,男性需要面对更加恶劣的外部环境。传统男性作为一家之主,需要用“刚毅”的品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。


我们传统认知的具有“阳刚之气“的男子大概是如下这种类型:

 

《亮剑》里脾气火爆,性格直爽的李云龙可以说是“真男人”的一种象征。网页搜索“李云龙”还会有“我想嫁的男人”相关联的词汇。

 


《天龙八部》描述乔峰的样貌时用到了“身材魁伟”、“极有威势”,这种具有显著传统男子特征的词语。


 

《战狼》里吴京所饰演的冷锋,则被刻画为“敢作敢为且业务过硬的血性男儿”。

 


通过这些影视剧里塑造的典型正面男性形象,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具有“阳刚之气”男子的特点:

 

1.“娘娘腔免谈”;

2.“影响显著”(男人追寻成功和地位,渴望被仰视);

3.“吃苦耐劳”(男人坚毅、自信而独立的气场,尤其在危机面前);

4.“被允许粗鲁”(男人行事粗鲁、大胆、有侵略性是被允许的)。

 

——《男性的衰落》


对传统男性进行抽丝剥茧,我们可以察觉到一个现象:传统男人的性格,暴力往往是被默认的。

 

一些家长在教育男孩上的表现:如果小男孩动粗,人们就会说“小男孩嘛”,若男孩受欺负,父母可能会说“为自己抗争,打回去”。



家长们想要培养男孩们“骁勇善战”的品质,但同时却忽略了对“暴力”的限制。

 

就像现在电视剧里喜欢表现的男性特征:“壁咚”、“用钱/身体力量解决一切”。这种“强势”行为迅速成为男性荷尔蒙的标志,如果你不强势,好像就显得你不够“man”。

 

有一组数据显示:百分之九十的暴力犯罪来自男人。


不是所有男人都可以成为李云龙、冷锋这种血性男儿,现实中的各种失意男性往往是家暴、易怒的品性。


男人总是容易和暴力关联起来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述男子气概的第四条:允许男性粗鲁、具有侵略性。


 新闻:女留学生讨薪被华人男老板扇耳光

 

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男人伤害别人是因为控制不了自身的情绪。通常对男孩,人们只会强化他的两种情绪:愤怒和暴力。——《男性的衰落》

 

这里表达的观点并不是指“阳刚之气”不好,只是对于传统男性的规训中,要求男人有担当,不能轻易落泪,无时无刻展现出一种刚毅的品质,就往往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。

 

因此男性的情绪会变得更寡淡,以至于极易相信暴力和手腕更能解决问题。

 

这其实也是一种伤害男性内在需求的表现,因为它不允许男性拥有复杂的情绪。

 

 

02

别再说“男儿有泪不轻弹”

 

该常委还提到“中国青少年的“女性化”趋势,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,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”

 

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否可以理解为男性气质要优于女性气质,性别是有优劣的呢?

 

根据以往的刻板印象,女性更容易情绪化,更感性,性格更柔弱。因此,这也成为很多正统男性杜绝的品质。

 

导演冯小刚曾直言年轻演员“太娘了”;吴京也曾表达“男人就应该爷们”的观点……

 


这种关于“娘”的厌恶充斥在我们的周围。“娘娘腔”这一条很多男性小时候都曾感受过,只要班里有一个性格比较温吞的男孩,就会被其他男孩嘲笑为“娘娘腔”。

 

我们口中所批判的“娘”,其深层逻辑是否为厌女情绪呢?

 

被划定在女性一边的气质和词语都遭到贬低,这一贬低不仅直接发生在女性身上,更体现在那些胆敢越界的男性身上。——《厌女》

 


不止女性遭到了厌恶,对于那些“娘娘腔”,或者同志、跨性别人群,他们都遭到了这种正统男性的打击。在男性内部也存在着大量的歧视和偏见。

 

还有很多男性,他们并不是自己主动选择成为一个“传统男性”,更多的是从小被告知要成为一个真男人。

 

“别叽叽歪哇,坚强点儿,男孩不流泪。”眼下,很多男孩正在这种规训中变得不擅长表达情绪。

 

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。在很大程度上,它们是社会规范,我们自出生起就接受它们的教导,并需要终生遵循。——《男性的衰落》

 

没有人截然是男性或女性。特别在面对巨大社会压力时,我们需要明白一点,男性也是人,有些压力不能自己独自面对,男人同样会脆弱,需要被照顾情绪。

 


所以,当我们允许男性不用压抑自己的情感,不用时时刻刻用“刚毅”的保护壳包装自己时,他们也可以慢慢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,直面自己的脆弱和复杂情感。

 

脆弱对男人未来的幸福至关重要。我们要为脆弱和情感正名。脆弱的男人不是奇葩。脆弱的男人开放自我,做好了受伤的准备,但也做好了爱的准备。这是情感健康的体现。

若男人不再积压怒火、恐惧和悲伤,他们便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,建立更亲密的人际关系。——《男性的衰落》


不用“阳刚之气”来约束自己,也是不给自己戴上各种镣铐枷锁。因为当我们一旦选择迎合那些标准,反过来限制的是我们自己的自由。

 

当这个世界不再只被一种男性主导时,也会有更多样的男性出现。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眼中,做男人并不意味着要刚毅和暴力。



男人可以温柔,同样也可以做护理、育儿那些所谓女性化的工作。同样,“阳刚”的品质也可以作为男性可选的一种。

 

当我们的性别文化越来越多元时,也就可以打破价值观的单一,也不必对“你必须要成为一个XXX样的人”这种观念盲从。

 

 

03 

好的品质不分性别

 

身份认同是进行时,而不是静止状态。——《男性的衰落》

 

去年乘风破浪中的李斯丹妮,在她早期的造型里可以看到非常女性化的打扮,长头发,高跟鞋。

 

李斯丹妮从传统女性形象到现在这种中性气质的转变,可以非常明确的说明一点:每个人的自我认知都是在变化的,对自己的性别特征同样如此。



另一方面,提案中的“柔弱、自卑、胆怯”也不应该归为女性特质,这只是个人品质问题。

 

至于“小鲜肉”、“奶油小生”所谓女性化的男性,也仅仅是如李斯丹妮一样的个人偏好,和男女性别没有直接关联。

 

果敢、自信、有担当以及责任心,这些都是人类的优秀品质,不应该被划分为男性品质,或者女性品质。

 

柏拉图在《对话录》中说:人本来是雌雄同体的,终其一生,我们都在寻找缺失了的那一半。


又或者,我们寻找的那一半,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呢?


 

回归到人性的本初,我们最先应该学习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。

 

我们的孩子是否有走出父母庇护伞的勇气,去学会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?

是否能够在一件不能被判定对错的事情面前,有着独立思考认知的能力?

以及当面对和他们不一样的人,是否有接纳的心胸和气量?

……


然后TA才是一个女性,或者一个男性,又或者其他性别。

 

我们也期盼着那些还仍然抱着“男性就应该XXX”幻想的人们,意识到旧有男女规训体制已经濒临瓦解。

 

不论男女,只有学会拥抱变化,不断的进行自我认知的革新,才能更好的与新社会的价值观相协调,找到自己的价值归属。


-END-


作者 | 阿里梅梅

参考 | 《男性的衰落》


■ 往期精选

↙️阅读原文,购买《男性的衰落》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